传统的治理方法主要注重于边坡的稳定和安全,以工程措施为主,有的虽也考虑了植物措施,但是没有系统地、综合地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全面整体规划。传统方法如浆砌石护坡、三合土灰浆抹面护坡、喷射混凝土等工程护坡方式不能恢复自然植被,且存在施工成本高等弊端,不仅缺乏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,而且大面积的砌石和混凝士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不仅没有改善,反而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流通,形成了一种视觉垃圾。我们把岩土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立足于既确保山体的稳定性、安全性,又逐步建立起一个健康、稳定、可持续的生态系统,遵循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,研究山体的生态修复新模式。以边坡、水土流失严重、土壤贫乏等为特征。
山体生态修复:物种方面的处理
将植被恢复至“原生态”,以石岩山废弃石英矿的边坡生态环境治理为例,通过植物配置来做到项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。选择生长迅速,根系发达,固土效果显著的品种。后期的景观就需要靠植物的配置来推进可持续发展,同时植物配置的选择又反作用于边坡的稳定性,植物遮盖的坡面,可以抵御暴风雨的溅蚀和面蚀。植物的深根深入坡体内部,一定程度 上起到锚固坡体的作用,起到了弥补工程地质手段不足的作用。岩质边坡具有以下特点:缺少植被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条件及养分条件;边坡坡度大;坡面自然生态条件恶劣。
山体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的就是土壤贫瘠和缺乏水分。因此,用于山体生态修复的物种一般具备以下特点:
①耐干旱贫瘠,适应性强;②根系发达,能够固持土壤,涵养水分;③生命力强,管理简单;④生长迅速,分枝稠密;⑤树冠浓密,落叶丰富,易于分解。